首页 闲聊 正文

论古科举与当代公考

谷雨泊霖头像 谷雨泊霖 闲聊 2020-07-21 13:07:41 0 2167
导读:八股文,股的意思为对仗,即文章中有八个对仗句,也称八比文,即八个排比句。得名于明清科举考试八大部分的后四部分:起股、中股、后股、束股,每一部分都包含了两股。考试要求:1、结构。必须...

八股文,股的意思为对仗,即文章中有八个对仗句,也称八比文,即八个排比句。得名于明清科举考试八大部分的后四部分:起股、中股、后股、束股,每一部分都包含了两股。考试要求:1、结构。必须由固定的八部分组成,且有字数限制;2、内容。所有内容必须来源于四书五经;3、风格。必须用孔孟的语气来作答,自由发挥文采属于亵渎圣人;4、注意事项。内容必须符合礼法,不允许犯上、犯下;5、评判标准。不要千篇一律,讲究新意。

八股文有利有弊,总的来说弊大于利。虽然选拔人才有了标准,促进了公平,但都是些无益的标准。唐宋没标准,但选出的人都是真正有才华有创意的人,而明清八股文选出来的大都是迂腐无能的书生。意义。1、提高了科举的公平性。将唐宋时期凭个人才气和考官心情选拔人才的制度进行了规范化,有了统一的评判标准;2、促进了对古籍的研究。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、孔孟之道,对于先秦文化的研究有帮助。弊端:1、考察内容脱离实际,选拔出来的都是无用之人。考试内容是先秦诸子百家的内容,严重脱离现实,士子数载苦读的东西对于为官治理毫无用途,缺乏管理地方事务的知识,委任下级进行决策败坏了官场风气。2、禁锢了思想,导致文人迂腐,官场腐败无能。内容、形式都限制太严,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,限制了文化的发展,社会失去了创新,国家失去了发展。


明朝科举状元的八股文

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》,即《百姓富足,君主怎么会不富足呢》

民既富于下,君自富于上人民富裕了,君王才能富裕
破题
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。民既富矣,君岂有独贫之理哉?君王的富裕掌握在人民手中。人民富裕了,君王怎么会有贫穷之理?
承题

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,以告哀公,盖谓君之加赋,以用之不足也:欲足其用,盍先足其民乎?

诚能百亩而彻,恒存节用爱人之心;什一而征,不为厉民自用之计;则民力所出,不困于征求;民财所有,不尽于聚殓。

有子(孔子的弟子)明白君民一体的道理,告诉鲁哀公,君王增加赋税是因为财政不够用:想要够用,怎么不先使人民富足呢?

如果能够广布良田,保持节约爱民之心;减少征伐,不做劳民伤财的事;如此一来,民力不用强行征用;民间的财富用之不尽。


起讲

闾阎之内,乃积乃仓,而所谓仰事俯蓄者,无忧矣!

田野之间,如茨如梁,而所谓养生送死者无憾矣!

百姓既足,君何为独贫乎?

家家户户都有丰富的存粮,遇到红白事不用担心!

田野里,有农作物,生者衣食无忧,死者得以厚葬,不会有遗憾!

百姓富足了,君主怎么会独自贫穷呢?

入手

藏诸闾阎者,君皆得而有之,不必归之府库而后归吾财也。

蓄诸田野者,君皆得而用之,不必积之仓廪而后为吾有也。

家家户户的钱财,都是君王的,不用收缴到国库,才算是真的有钱。

田野间的作物,都是君王的,不用收缴到粮仓,才算是真的富足。

起股

取之无穷,何忧乎有求而不得?

用之不竭,何患乎有事而无备?

取之不尽,怎么会求而不得?

用之不竭,怎么会走投无路?

中股

牺牲粢盛,足以为祭祀之供;玉帛筐篚,是以资朝聘之费。借曰不足,百姓自有以给之,其孰与不足乎?

饔飧牢醴,足以供宾客之需;车马器械,足以备征伐之用。借曰不足,百姓自有以应之也,又孰与不足乎?

牲畜繁盛,足以应对祭祀之需;玉帛充足,就可以满足朝廷开支。不够就向百姓借,怎么会不够呢?

食物储备,足以满足宾客的需求;车马兵器足以应对战争。不够就向百姓借,怎么会不够呢?

后股 
吁!彻法之立,立本以为民。而国用之足,乃由于此,何必加赋以求富哉?啊!立法的原则是,以民为本,国家财政的富足,也是以民为本。为什么一定要强行增加赋税来充实国家呢?束股


当今公考的内容,主要是行测、申论,整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。

行测跟八股文完全不沾边,而申论则跟八股文有本质的区别。八股文是脱离实际,不允许自由发挥文采,学好后没实际用途,申论是立足国家现状,鼓励大作文在不偏离题意的基础上自由发挥文采,考察的知识对于上任之后开展工作有很大帮助。不过,公考也有类似八股文的成分,比如,议论文必须按照三要素齐全的固定框架来写,显得迂腐、乏味,限制了考生的创造力,但是国家似乎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进行了改进,因为,最近一年的国考已经开始取消议论文,将实用性更强的应用文作为大作文

行测,整体而言是贴近现实且具有一定实用性的,学好之后可以提升数据统计能力,阅读、写作能力,及日常知识的了解度。

在国省市、省县乡的考察内容一致,由5部分构成:资料、言语、逻辑、常识、数量。其中除数量外,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实用性:资料适用于阅读、整理政府的统计数据,能快速了解地方的各方面情况,实用性较强;言语有助于阅读文章和写作,对申论有一定帮助;逻辑的词、句判断有助于准确理解词句含义,对申论有一定帮助;常识考察的是生活中各方面的知识,掌握好之后可以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,而且倾向于考察时事政治,有极强的实用性。数量考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知识,题目内容通常较为抽象,实用性较低。

申论,对于上任之后开展工作有极强的实用型,掌握好之后,有助于阅读、整理政府材料,写公文,解决政府和基层实际问题。对于政府职能之外的用途很有限,大概就是更深刻地了解中央、地方的政策,以及写博客。

在国省市、省县乡的结构一致,但是考查内容有区别。

结构:材料。给出5~6则材料;题干。国考是5道题,省考是4道题,考察内容包括:材料概括、材料分析、结合材料发现和解决问题、结合材料进行文章写作。客观性较强,需要根据要求作答。

内容:国考副省材料倾向于宏观的事情,国考地市和省考材料倾向于具体的事情。材料概括、结合材料解决问题、结合材料进行文章写作是基础考点,上级单位(国副省、省地市)额外考察材料分析、结合材料发现问题,下级单位(国地市、省乡镇)额外考察能够体现贯彻执行能力的应用文








本文地址:http://blog.dfer.top/32.html
若非特殊说明,文章均属本站原创,转载请注明原链接。

评论列表(0

欢迎 发表评论:

退出请按Esc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