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9章 我也喜欢抽大前门

和贸易管理上,尤其是委办的工作日益繁重,很多事必须要他承担起来。

  其他组按照业务工作分人分区域进行了安排,唯独保卫监察组没有细分工作责任。

  董文学是名义上的组长,但李学武作为第一副组长负责主要工作。

  于德才作为副组长则负责日常行政管理工作,也就是原来李学武负责的那些工作。

  名义上京城办公的保卫组只有两个副组长在工作,实际上已经定下一正一副。

  李学武复杂全面的管理工作,自然是拿总拿方向,具体的任务和执行工作,完全下放给了于德才和各科室负责人。

  揽权是为了管理,放权是为了发展,收放自如,管理有度,是主管干部的必修课,基本功。

  李学武在这一点上堪称教科书式的管理,被很多年轻干部模仿和学习。

  他鼓励科室负责人严抓纪律,大胆尝试,同时也规范制度,不断组织学习,就是一种动态且优秀的管理方式。

  保卫组大而不乱,严而不厉,温而不愠,是轧钢厂所有组级部门里工作效率最高,执行能力最好,组织工作最团结的队伍。

  当初纪监处和保卫处合并,不是没有担忧李学武左手掐着纪律,右手掐着雷霆,会对轧钢厂的复杂形势造成不可控制的影响。

  但结果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,李学武在全面主持保卫监察组工作后,并未大刀阔斧地煽风点火,倒有了润物细无声般的工作方式。

  有人评价他:金刚手段,菩萨心肠。

  无论是保卫工作,还是监察工作,首先强调的是纪律,再次强调的是教育,惩罚永远放在最后讲。

  这也是为什么轧钢厂干部职工在每一次突发事件中,认可保卫处管理,服从保卫处处理的重要原因。

  立威立信,立德立言,李学武真正做到了,也证明了他拥有管理一个组的实力和能力。

  于德才从钢城调来京城,从综合办主任到服务处副处长,最后到保卫组副组长,一路走来跟李学武有太多的交集。

  如果说他是董文学的精兵强将,倒不如说他是李学武的左膀右臂。

  李学武敢用人,肯用人,在保卫组是出了名的。

  他基本上不会看你的出身,只看人行不行,行就上,不行就下,就是这么简单。

  你要说他任人唯亲,阻塞干部进步渠道,有人敢这么说,就有人敢站出来反驳他。

  要这么说的人,一定会提到保卫科,李学武从保卫科出来,保卫科出身的干部进步多。

  这一点都看得出来,但反驳的人也会讲到从保卫组整体情况来看,保卫科出身的干部占比并不高。

  要说保卫科科长以及其他股长为啥都是保卫科出身的,这得给你一嘴巴。

  保卫科出身的不干保卫科科长,难道干招待所所长啊。

  你还别说,真有人干过招待所所长,更有人当上了国际饭店的经理。

  换句话说,保卫科出身的干部走向了轧钢厂多个岗位,唯独没有进步到副组长的位置。

  是不是得说一声培养得当,多才多能,且不是任人唯亲。

  保卫组六个科室,有一大半是保卫科出身的干部创建并经营起来的。

  现在呢?

  所有科室的一把手都不是李学武在保卫科时候的班底了。

  最后的根据地保卫科科长是大学生分配进厂的周瑶,更不论其他科室了。

  但回过头来再看,李学武在保卫组的威信降低了吗?管理出问题了吗?

  并没有,一如以前的众望攸归。

  为什么?

  这个问题轧钢厂很多干部都在思考,都在讨论,也都在总结和学习。

  李学武管理一个大组,在没有任人唯亲的前提下,将部门管理的如此优秀,是有些东西需要学习的。

  他累吗?

  李学武的劳累主要来源于管委办的工作,复杂而又繁琐,很多问题都需要他来协调和监督执行。

  如果没有委办的工作,李学武会是全厂最轻松的组级管理干部。

  就算是身兼多职,掌握着管委办最辛苦的工作,可依然能看得见他的笑脸,除非有接待工作或者临时会议,很少有见他加班的情况。

  时间掌握之精准、日程安排之紧密、工作处理之果决,他的工作效率堪称全厂最好的那个人。

  让李主任遇事不决询问的第一人,又怎么可能是平凡之辈。

  -----------------

  “晓力,有个工作跟踪一下”

  李学武低着头看了看手里的文件,叫了彭晓力提道:“人事处这次的新员工培训方向你问一下谢副组长是怎么安排的”。

-->>